首页 > 相关全部信息 > 我院编制的《迁西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规委会审议!
我院编制的《迁西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规委会审议!

    (作者: 河北旅游研究院) / 2020/1/9 0:00:00       字号:[    ]




2020年新年伊始,迁西县花乡果巷乡村振兴示范区迎来了新年的硕果。1月4日,迁西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了2020年第一次城乡规划委员会议,河北旅游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在会上汇报了《迁西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2019-2022年)》及《黄岩、洪门寺村庄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会议由县委书记李建忠主持,县主要领导参会听取汇报,县直属县委办、政府办、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等19部门,还有东莲花院乡、新集镇、新庄子乡主要负责人及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燃气公司、富龙热力等社会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参会各委员、各部门代表认真听取并充分讨论了规划成果,一致认为该《规划》符合国家及省市对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总体要求,衔接了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旅游的规范要求,可以通过规委会审议。


迁西县示范区片区已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我院将会同迁西县政府与各方的意见与建议,最终完善审查稿并依程序上报。



一、规划编制背景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落地实施的战略背景下,2019年河北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唐山市提出“十百千”工程,今年选出10个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位居其中,迁西县今年重点创建花乡果巷乡村振兴示范区,因此需要编制示范区总体规划和22个乡村振兴村庄建设规划。


规划面积:村庄面积1907亩,土地面积18011亩。

规划区域: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全域及新集镇、新庄子乡部分乡村,包括东莲花院乡的黄岩村、西陆庄村、柳沟峪村、董庄子村、西莲花院村、东城峪村、松山峪村、东莲花院村、西山村、徐庄子村、马家冲村、洼子地村、东路庄子村、洪门寺、杨家沟、马家沟,新庄子乡的牵马岭村、常甸村,新集镇的张庄子村、南刘庄村、石庄子村、马蹄峪,共22个行政村。



二、示范区创建路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研究了乡村振兴深刻内涵,也研究了十百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具体要求,整个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分析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对于规定要求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一一满足,对于自选动作我们谋划了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使整个示范区的示范意义更加明确。


【综合分析】


在外在条件利好的背景下,对于示范区本身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包括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国家知名品牌,便利的交通区位,多彩的地形地貌,秀美的景观环境,良好的产业基础,特色的建筑风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整个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创建过程中一一解决,如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融合不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


-优越的区位优势


迁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是京津唐承秦腹地,位于河北东北部,唐山北部,是迁西、迁安、滦州、丰润四县交界处,南距唐山市区50公里,北距迁西县城26公里,东距迁安市23公里,距离丰润区37公里,距离遵化市54公里。


示范区位于迁西县南部,河北省唐山市北部,属于环首都2小时经济圈,京承秦三市三角中心位置。项目地西距北京150公里,东距秦皇岛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交通便利,通行能力良好。


-多彩的地形地貌


示范区地形地幔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区,种类多、山地广、耕地少、土层薄、质地粗、肥力一般。土壤类型属棕壤土,其养分含量较高,物理性状较好,因地势高、山势陡、砾石多等原因,适宜发展水杂果的种植。境内有赶马河穿过,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水流缓慢,与山村融为一体,另有马家沟水库、马家冲水库、松山峪水库、西莲花院水库四大水库。


-秀美的景观环境


示范区内无一家工业企业,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树木苍翠,河水清澈,空气清新,杂果林网密集,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生态优良,形成一幅百里画廊。示范区内有古井、古树、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景观,其中古树以板栗、核桃、梨、松树为主,散布于村庄内外,总数为5000余株,古井15余口,古建筑包括柳沟峪的李云昌会议旧址、黄岩的药王庙和张书林四合院三处。






示范区乡村道路、庭院、公共空间绿化面积广,包括板栗树、梨树、核桃树、杏树、月季、二月兰等乔灌木品种,多以乡土植物为主,绿化面积广,层次鲜明。示范区内有花田、果园、石砌梯田等田园景观,包括牡丹花田、安梨树、核桃树等,春季花香四溢,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果实累累,形成极富代表性的山水田园景观。


-特色的建筑风貌


目前示范区内民居以现代房屋为主,现状涵盖了上世纪60年代至今建设的民居,其中以90年代以来建设的民居为主,建筑质量较好。现状建筑形式多以院落式的坡屋顶建筑,部分民居是典型的穿堂式民居,主色调以红砖灰瓦为主。





-丰富的文化资源


示范区内有大量石碾、石磨、铁犁、锄头等传统农具,还包括磨豆腐、漏粉、磨面、碾糙米等传统粮食加工。示范区有唐太宗东征、龙凤山、赶马河传说,柳沟峪会议、松山峪战役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东莲花院村流传着曹家坟的传说,并有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先人及其妻妾的墓地。近年来,因为红学文化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曹家坟备受关注。






示范区的柳沟峪和松山峪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地。有柳沟峪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旧址、徐庄子侵华日军炮楼遗址两处红色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庙会期间,有高跷、中幡、旱船、跑方、武会、地秧歌等各种花会,评剧、河北梆子、杂技等曲艺;其中评剧团、百道秧歌队、道德讲堂、武术馆等文化平台的搭建,构成了马家沟国学村、凤凰山民俗文化节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


战略定


发展思路: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紧扣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突出生活乡土化、景观艺术化和产业旅游化,着力提升产业融合、生态整治、设施完善和运营创新,实施六大工程,最终打造五质乡村,形成123456乡村振兴“迁西样板”,最终将整个示范区打造成为京津冀诗意乡居栖息地和京津冀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京津冀诗意乡居栖息地


以山水林田村为依托,以原生态田园休闲度假为引擎,以产业融合和产居融合为路径,通过对乡村的空间进行重构,包括聚落空间、建筑空间、庭院空间、文化空间、田园空间,植入精品民宿、有机餐饮、慢生活体验、自然教育等多种乡村休闲新业态,为游客和市民提供精致乡村生活方式体验,打造原生态乡村田园生活体验地,将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成为花乡果巷田园梦,青山绿水慢生活”的诗意乡居栖息地。






-京津冀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依托京津冀1600万中小学生,河北省1100万中小学生,锁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吸引百万学生前来研学旅游,打造京津冀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空间布局


规划本着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的规划目标。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构筑生态环境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城镇化、产业化建设。





立足该片区的地貌特征、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构建一带 · 一路 · 两核 ·多点的三产融合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首先要求产业兴旺,通过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推进一产现代化发展,完善农产品加工配套,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实现示范区乡村振兴。


-构建合理产业体系


通过对区域产业现状分析及上位规划的对接,我们确定示范区的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即现代农业,包括水杂果、蔬菜、杂粮、花卉种植,辅助产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现在示范区人均收入是10320元,经过传统产业的升级打造、新型产业的植入,吸纳劳动力,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






-推进一产现代化发展


依托水杂果良好的种植基础,打造果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包括水杂果产业种植、果品生产加工、冷库仓储物流、市场交易集散、果品展览展销会、建立产业新村。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同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畅通产品销路,使农产品不仅种的好也要卖得好。


-完善农产品加工配套


首先要加快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建设,同时要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旅游化、体验化发展,这是二产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建设,后期运营要运用工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将传统农产品加工工厂与观光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以工厂生产设施、生产流程、工人作业等工业生产风貌作为旅游项目,配以相应的解说、导览、DIY 体验等服务,让游客获取观光、休闲、科普、手工制作、购物等多元化体验。


-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


深入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六产”乡村发展新业态,重点打造六个层次的乡村文旅产业:乡村景观、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产业、乡村娱乐、乡村联动,实现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重构。


为促进片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通过产业融合的角度,对22个村庄进行分类发展指引,构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研学、交通、电商、度假、康养、体育、艺术、便民十大发展类型,形成迁西乡村振兴独特的发展类型,同时实现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黄岩


黄岩村位于迁西县东莲花院乡西北部,交通便利。黄岩林果资源丰富,黄岩果园位于黄岩村北岭,占地3500亩,是集采摘、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黄岩村传统民居分布在新花线两侧,保留相对完整,可开发价值大,利用传统民居开发精品民宿酒店。






通过“乡村+度假”,打造“黄岩小镇”,发展旅游商贸、民宿度假、林谷康养等乡村产业融合新模式,建构乡村旅游产业链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构建“二街一集一水湾,一园一菌一谷一河滩”的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


一村一品:洪门寺


洪门寺村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位于东莲花院乡东北部。 依托原生态的传统山地村落景观以及清幽寂静的生态环境打造书画院、茶会馆、主题民宿、民俗文化体验地等,构建“一心、一轴、四区、多点”空间布局,吸引大量的艺术生、艺术家、手艺人驻村进行艺术创作和大量的游客前来进行艺术体验,打造京津冀知名的艺术体验旅游目的地。






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第二个要求是生态宜居,通过垃圾专项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在示范区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的规划团队进行三个月的驻地施工指导,保障我们的规划方案落地实施,在我们和当地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环境整治初见成效,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


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第三个要求是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不仅要做好文化保护、文化传承工作,同时要做好文化创新。我们提出整个示范区要重点发展国学村、开发国学校、评选国学户,实现国学文化渗透乡风文明建设的角角落落,使整个示范区充满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


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第四个要求是治理有效,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沉,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最后一个要求是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通过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就业质量、提升农村公服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科技赋能,在示范区全面开展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打造智慧乡村。






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我们提出建设花乡果巷振兴学堂和开展小花小果能工计划,旨在打造成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研讨高地、培训高地、实践高地,提升当地居民的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开展产业扶贫,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范意义


《规划》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探索一条依托田园综合体,实施产业旅游化,实现片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的具有迁西花乡果巷特色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示范区


版权所有:中国河北旅游研究院 网站管理:河北旅游研究院信息部 冀ICP备14022971号
管理员邮箱:hebetr@hebt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