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20日,由涿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涿鹿县召开了《涿鹿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5)》(以下简称《规划》)成果评审会,会议邀请国内旅游、农村、地理、文化、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河北旅游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在会上向评审委员会汇报了《规划》方案。

一、《规划》顺利通过评审

评审委员会在提前审阅了规划文本、图件及现场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了我院的汇报成果,经过认真审议和充分讨论,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
我院将按照评审委员会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照程序报批。
二、规划编制背景
我国乡村旅游内容的演变与农村发展紧密相连,其发展形态和载体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1995年起实行的双休日、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政策,带动了乡村假日经济的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2)全国范围内农家乐数量急剧增长,衍生出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渔家乐、古村古寨游等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在部分乡村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地区,开始出现精品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3)乡村旅游在城乡一体化、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国家逐步认识“以旅促农”的重要性,从而在政策层面全面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战略部署和积极宣传。

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跨入4.0时代,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理念, 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随着游客需求开始从简单的观光游览转向深层次的度假休闲,传统粗放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乡村旅游逐步推进业态内容的创新与服务品质的升级,形成旅游+的发展模式,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主题乐园、民俗体验、康养医疗、研学旅游、乡村体育旅游俱乐部等个性化、多类型休闲产品出现。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的新阶段。
《规划》链接上位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将呈现“全域资源、全境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区域综合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认识涿鹿

千古乡愁回望地,葡萄桑干大走廊。
丁玲笔下古屯堡,江北水韵稻花香。
艺术民宿云涿鹿,青山花海大梯田。
涿鹿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与资源
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全县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交界,西北隔黄羊山与宣化县相望,西南与蔚县毗邻,东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北与怀来县相邻。东距北京市中心136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里,北距张家口市6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张家口南大门,三市交界之地,京西第七环。
涿鹿县交通便捷,集散通畅,陆地航空立体交通,距离张家口机场70公里、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55公里、距离大兴机场120公里;涿鹿至北京898公交快线的开通,使涿鹿成为北京公交延伸最远的县区;2019年京张城际铁路即将通车;首都环线张涿高速全线贯通;太行山高速贯通,和即将开工建设的109新建高速公路无缝衔接,形成涿鹿东进北京、西出张家口的又一条快速通道,将涿鹿真正融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

涿鹿旅游资源具有文化与生态的双重吸引力。涿鹿县拥有生态庄园、 农业园、蔬果采摘园地等面积广阔、 旅游禀赋较好的农业田园;境内有黄羊山、灵 山、小五台山,桑干河、 洋河,及桑干河湿地等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条件良好。
涿鹿历史底蕴丰厚,民俗活动绚丽多彩,涿鹿绕花、九曲黄河灯、 九阙八卦灯等民俗活动成为吸引城乡游客体验涿鹿文化的重要依托。
涿鹿活态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文化独具魅力,其中最能代表涿鹿的文化品牌主要有始祖文化、陶艺文化、丁玲文化、 葡萄文化、宗庙文化、戏台文化、 民俗节庆文化、屯堡文化。
涿鹿立足京津冀大市场,拓展休闲度假周边游
涿鹿县的客源市场主要来源是北京、张家口、石家庄和河北省地区其他城市,其次是上海、成都和天津。京津冀城市居民拥有巨大的休闲旅游需求与消费能力,旅游偏好休闲度假,非黄金周出游率高于黄金周、热衷文化创意、田园乡村、康体、户外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京津冀游客的需求变化将是涿鹿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抓住京津高端客群,以京津冀本地市场为基础,重点开发山东、山西等周边省市的游客,依托涿鹿非凡的文化品牌魅力和完善的旅游服务,吸引全国乃至境外的机会市场。

发展问题与分析
涿鹿具有世界级文化品牌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农业资源基础良好、优越区位条件等优势,恰逢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体育旅游带来的发展机会,将获巨大的市场机遇与政策红利。但目前,涿鹿的乡村旅游产品仍存在品牌吸引力弱、产品业态少、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要素不完善、营销方式落后、民俗文化挖掘低等问题,导致旅游核心吸引力不足。
四、乡村旅游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作为指引旅游发展新方向的方针,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政府力量的持续注入和社会企业的扩大参与下,乡村旅游的总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乡村旅游不应止于作为乡村产业经济的出口,更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乡村地区的综合提升作用,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脉。
【发展战略】
《规划》以自然依托、景区带动、产业支撑、加快创新、产业融合为发展思路,打造独具特色的涿鹿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打造京西最具诗意的乡村生活体验地。
以“创新驱动持续发展、服务京津突出特色、以农为本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保护开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五大战略引航涿鹿县乡村旅游发展。
【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脱贫致富、富民振兴的第一要义。立足于农业和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以旅游引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接续,积极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到消费经营体系的产业链延伸,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创新力、竞争力。
通过“+旅游”,构筑“1+2+2”产业融合模式,形成全链式发展。构建一大核心产业——农旅产业;两大支撑产业——文旅产业、康旅产业;两大培育产业——体旅产业、工旅产业。

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宜居】
生态良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本底,而宜居则包含了对乡村风貌、公共环境、设施品质的内在综合要求。在全域旅游目标下落实生态宜居,本质上是要将乡村旅游发展诉求与促进乡村生态建设、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提高农民居住环境质量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依托农耕文化、乡愁文化和民俗文化,围绕田园景观,营造“最原味”的乡土田园生活场景 ;在完善休闲配套和娱乐配套设施,结合养生康体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提供“最舒适”的慢生活体验; 基于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从餐饮、交通、休闲等多方面, 打造“最绿色”的田园人居生活。

要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全域的空间概念,在空间安排上必须充分重视整体规划和系统建设,立足于发展时序科学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规划》综合涿鹿的区位和交通发展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四区,五核心,多节点”的全域空间结构。
【乡风文明】
寄情于乡愁的乡村旅游满足城市文化消费需求,为乡土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原动力。通过旅游的文化展示传承和文明交流作用,促进当地村民重新审视既存的乡土文化价值,进而增强村民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自信,形成对乡土文化自发自觉的保护。

乡风文明建设要注重对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注重乡村文化及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规划、利用和传承,保护其原生态、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围绕“诗画桑干,恋乡涿鹿”的文化形象,通过营销体系创新,如举办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活动和农事节庆活动、举办旅游推介会、大型节事庆典活动等主题形式,宣传和弘扬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彰显涿鹿县文化魅力。

【治理有效】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乡村治理的更高标准,即在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利益主体之间,包括村民、公共服务部门、市场化主体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通过构建智慧乡村三大体系,从服务、营销、管理三个维度实现乡村旅游+乡村治理的创新模式,建立从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WIFI网络、全域电子监控、乡村旅游O2O电商平台、到客户端APP的智慧化治理网络,方便服务本地乡村居民与外来游客。
【生活富裕】
落实可持续的生活富裕这一要求仅仅依靠单一乡村旅游产品、项目或单个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仍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发挥好集体经济的作用、创新乡村旅游组织形式、优化旅游经营模式,特别是要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协会等,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真正实践乡村造血功能。
【实现乡村振兴】
《涿鹿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将引导涿鹿县乡村旅游发展围绕实现乡村振兴,紧扣两个主题“千古文明开涿鹿、千里桑干富涿鹿”,突出涿鹿乡村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全方位提升涿鹿的基础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把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与社会资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全域旅游与乡村资源、现有资源与乡土化项目”五种关系,实现契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有“市值、颜值、气质、基质、品质”的新型五zhi乡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