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召开了《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25)》(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会议邀请国内旅游、地理、文化、规划、管理、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河北旅游研究院作为编制单位在会上向评审委员会汇报了《规划》方案。
参加会议的专家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原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马晓龙;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勇;河北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玉成;原沧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华
参加会议的还有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和市文广旅局等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单位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分管同志及科室负责人,以及市文广旅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
一、《规划》通过评审会
评审委员会在提前审阅了规划文本、图件及现场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了我院的汇报成果,对由河北旅游研究院编制的《规划》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
二、规划编制背景与过程
2017年,河北省被列入全国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我市渤海新区、河间、青县、南大港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8年沧州市文广旅局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河北旅游研究院作为编制单位与沧州市局前期对沧州市2区10县4市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调研19个县(市、区)主要资源点70余处。
2019年,沧州市政府先后召开了《规划》中期论证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专题会及市规委会,我院依次向市领导汇报了规划方案,听取并采纳了省市旅游规划专家、市领导及市直各单位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这本《规划》。
三、全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全域旅游规划不同于传统规划,《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引导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沧州市政府以旅游为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实践。我院在《规划》中梳理出沧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基础,准确找出沧州旅游现状中的短板。
1. 沧州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与历史文化资源
沧州市,位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冀中南城市群及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沧州交通枢纽地位和武术杂技文化特色,借势京津冀旅游圈,发展文化商贸休闲旅游。
沧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中国历史第一侨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西邻雄安新区,是雄安新区的东南门户。沧州为中国大运河旅游规划"十六节点"重点城市之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为27段遗产段之一,沧州东光连镇谢家坝为57项遗产点之一。
沧州历史悠久,历史上文化名人与典故众多,历史文化景观丰富,包括景区、展览馆、纪念馆、书院等,有东光铁佛寺、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两大国家4A级景区。
沧州民间民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具有国际级影响力的有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以特色文化为品牌,已创办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千童信子节等多个知名的节事活动。
沧州活态文化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包括运河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沧海文化、诗经文化、医药文化、府署文化、千童文化、红色文化、铸造文化、盘古文化等,其中能够代表沧州文化品牌的文化主要有运河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沧海文化、诗经文化、医药文化。
2. 沧州立足京津冀旅游圈,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
北京、天津、河北。区域经济较为发达,距离近,交通便捷,吸引力大,回头客多;尤其是京津市场,居民收入水平高,出游意识强,出游率高,是沧州旅游综合服务客源市场的重中之重,应下大力开发。
积极融入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新格局,立足沧州、主攻周边、辐射全国、吸引海外,巩固沧州市本地市场,主攻京津冀近程市场,努力向晋冀鲁豫等中远程市场拓展,积极争取南方及海外的游客。
3. 现状问题与分析
沧州具有中国大运河、吴桥杂技、沧州武术、诗经文化、沧海之州、医药文化等世界级旅游资源,河间府署、南大港湿地等高品级区域型旅游资源,高品级旅游资源众多。但目前,沧州的旅游产品仍存在开发力度弱、产品业态旧、产业支撑缺、产品分布散、项目推进慢等问题,导致旅游核心吸引力不足。
四、全域旅游创建路径
全域旅游,重在全方面优质提升。河北旅游研究院在《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以国际视野、沧州特色、创新理念,围绕沧州市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的发展格局,突出主题旅游作为沧州“六大新动能”之一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整合“生态、文化、产业、城乡”四大方面资源,打造沧州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际知名的杂技武术旅游目的地、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京津冀文化滨海旅游先导区。
全域发展战略
贯彻落实“开放协同、服务京津、陆海联动、创新驱动、文旅融合、生态保护”六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沧州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大推进+增长极发展模式
【大推进战略,提升沧州旅游品质】
全域旅游重在旅游便利化体系的构建,然而沧州的公服体系是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大短板。依据沧州现有的资源、设施和服务,以旅游便利化为目标,通过大推进战略构建出适应全域旅游需求的一个完整的旅游服务系统,包括风景道绿道、交通接驳系统、车辆租赁系统、标识系统、旅游集散系统、旅游公共服务系统等,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品质提升的需要,推动沧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增长极战略,打造沧州旅游品牌】
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核心吸引力的提升,然而沧州目前的核心吸引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够,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乏力。经过对沧州全域的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及旅游发展基础综合分析,优先打造吴桥杂技旅游增长极和沧州武术旅游增长极两大旅游产业增长极,带动周边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沧州全域旅游新品牌。
全域空间结构
我院针对沧州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产业配置,综合区位和交通发展状况,提出“一带 · 一城 · 两翼 · 两极 · 八集群 ”的全域空间结构。
全域“6+6”产品体系
《规划》在旅游产品供给方面,重在“质”的提升。按照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方面,依托沧州六大文化脉络,要做强“运河名城”“杂技之乡”“功夫故里”“欢乐沧海”“诗经溯源”“名医传承”六大主题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依托精品旅游资源,要做精“清新田园”“沧州游礼”“沧州味道”“时尚智造”“冀中烽火”“缤纷节事”六大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沧州全域旅游产品新体系。
全产业链“+”
在产业融合方面,要做好“加”的文章。通过“旅游+”和“+旅游”双向加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覆盖面广”的黏合作用,培育发展文化、农业、康养、体育、交通、商业、工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旅游化,拓展沧州旅游业发展新领域。
创新品牌营销
在全域旅游品牌营销方面,要做好“创”的文章。首先,要创新旅游品牌体系。其次,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最后,要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围绕“河海之城•文武沧州”的品牌,通过营销创新,如大型节事活动、历史文化IP影视化等途径,彰显文武沧州新魅力。
全域全要素提升
在公服配套和旅游要素供给方面,要做好“补”的文章。
(1)补齐公服设施配套的短板。包括建立“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四级联动”旅游集散网,“智慧智能”旅游互联网,“干净整洁”旅游厕所网。
(2)补齐旅游要素供给不足的短板。通过旅游要素供给足量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升级打造,实现旅游要素供给全面升级。
以高质量、高标准、高品质为目标,构建沧州优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沧州全域旅游便利化。
制定保护规划
全域旅游,环境是基底。在打造旅游环境方面,要做好“优”的文章。通过大力优化环境,打造绿色沧州新环境。
(1)要优化生态环境。认真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各方力量,全面推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2)要优化景观环境。全面提升城区景观风貌,提升乡村景观风貌,提升滨水景观环境,扎实推进“三边三化”工作。
(3)要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对沧州铁狮子、泊头清真寺、献县单桥等现有重点文物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创新,提升全市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全域旅游展望
《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将引导沧州市旅游产业实现6个延伸,即“陆地向海洋延伸、白天向夜晚延伸、旺季向淡季延伸、传统向时尚延伸、景区向全域延伸”,助力沧州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探索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编制整理:河北旅游研究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沧州